高一政治必学三教材

点击数:458 | 发布时间:2024-11-18 | 来源:www.sheijiao.com

    高中一年级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是以后决战高考考试取胜的重点阶段,今早进入角色,安排好自己学习和生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以下是智学网为你收拾的《高一政治必学三教材》,学习路上,智学网为你加油!


    1、教学目的

    1.知道社会主义税收的实质。

    2.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知道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

    4.可以准确区别各种违反税法现象的能力。

    5.结实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自觉遵守税法,依法诚信纳税。

    6.以主人翁的态度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用,同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2、教学重难题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的认识和区别

    3、教学办法

    小组讨论法、案例剖析法、剖析总结法

    4、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新课

    设置情境导入。出示关于普通人依法纳税的案例,提出问题,引发同学们考虑,然后引入新课《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导入实录: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要给大伙播放一个感人的故事,讲的是年迈的张大爷,仍然不忘依法纳税的故事。故事看完了,大伙想一想,张大爷为何说“公民依法纳税,利国利民”呢?

    环节2、新课讲授

    1.税收的性质

    过渡:同学们可以结合课本第一段的内容,考虑这个问题,一会请同学们发表见解。

    学生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国内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兴盛富强与每一个公民息息有关。国家各项职能的达成,需要以社会各界缴纳的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国内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有了收入,才能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因此,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需要自觉诚信纳税,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

    2.违反税法的行为

    过渡:大家了解了纳税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但在现实日常,却存在着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下面大家来看一看一下的四个案例,同学们目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讨论,注意考虑:他们分别是那种违反税法的现象?违反税法的后果是什么?

    探究1、王某承包了一家服饰厂,因为种种缘由,企业商品销售不畅,商品积压十分紧急,资金周转困难,工人薪资不可以按时发放。王某经过苦思冥想,想出一条“妙计”,他采取销售收入不记账,把销售收入当作筹资款入账,不纳税,用这部分资金作为企业的流动资金。后经举报,检察院一举破案,王某被提到公诉。虽然没把钱塞进我们的腰包,但他的行为已经违反税法。

    探究2、某电子元件厂厂长刘某以货贷让人骗为由,应交税款迟迟不交,税务员工多次催缴,刘某却从银行转走大笔资金,仍以无钱为由拒不缴纳税款。司法机关对刘某依法拘留。拘留期间,该厂缴清了全部税款和罚款。

    探究3、某市五金电线厂等5家企业与当地税务部门相互勾结,在短短的4个月内,开出227份,总金额1.92亿元的空头发票和45份假已税证明。国家依据有关税收政策,返还退税款1218万多元。此案已告破。

    探究4、陈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经理。2006年,该厂应交税715万元,但他拖拖拉拉地只交了16万元。2007年6月,税务机关在催缴未果之后,依法将该厂库存款扣押。陈某不只不配合税务工作,反而带人阻拦,煽动不明真相的职工围攻、辱骂,非法拘禁税务职员。2007年十月7日,当地人民法院以抗税罪处以陈某有期徒刑1年,并处以罚金50万元。

    学生探究,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法不缴或少缴应交税款的行为。材料一中的王某就是用了欺骗、隐瞒的方法偷税的。偷税的方法还有不少,比如:伪造、销毁、涂改账本和票据,隐瞒经营收益等。

    2.欠税:材料二中刘某从银行转走大笔资金,以无钱为由拖欠税款就是欠税。

    欠税就是纳税人超越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应税项目的纳税期限是1-15天,但超越5天还未缴纳税款;或者纳税期限是30天,但超越7天还未缴纳税款,就是欠税行为。

    3.骗税

    材料三种五金电线厂的行为是骗税行为。骗税是指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打折的行为。

    4.抗税

    材料四中陈某不只欠税,而且带人阻拦、围攻、辱骂、非法拘禁税务职员的行为是抗税行为。所谓抗税,即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环节3、巩固提升

    过渡:以上的四种违法税法现象,在现实日常仍然存在,针对这类现象,税务机关在追交税款的同时,要加收滞纳金甚至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一方面,公民应当履行义务自觉纳税,其次,公民还要行使权利,树立纳税人意识。包含:

    1.增强对国家公职职员及公共权力监督意识

    2.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用

    3.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环节4、小结作业

    小结:这节课大家重点学习了依法纳税的有关常识,了解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各种违法行为的表现和应遭到的法律制裁。这对于大家在经济日常正确地理解国家税收政策,认识国内税收的性质和意义,增强依法纳税意识,自觉抵制违法行为等或有重大指导用途。同学们,在走上社会之后,期望大伙可以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做一个守法公民。

    作业:联系平时生产、日常正反两方面的税收实例,讨论应怎么样认识和对待依法纳税、诚信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这一论题,并以小论文的形式表述我们的看法。

    第一部分设计思路

    本框是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中的重点内容。学习和理解该框内容,能够帮助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国际现象,把握国际关系的意思、内容、形式,认识到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原因。本节课的设计从一组国际交往的剪影入手,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运用正确的理性认识剖析目前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国际政治现象的认识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质的教学办法,通过启发式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常识,在学习中增强能力,并增强维护国内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在理解国家利益时,要结合国家性质,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第一体现了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国内的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国家间的一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第二部分教学需要

    学习计划:

    1.通过判断,知道国际关系的意思、内容和基本形式。

    2.通过观看视频、案例剖析、合作探究,识记并掌握运用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原因。感悟并说出国内要坚定地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同时尊重他国的正当利益。

    教学重点

    国际关系的决定原因

    教学难题

    怎么样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教学办法

    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考虑,讨论、交流学习成就。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1、时事快播:请一位同学来播报几条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起到导入新课有哪些用途。

    2、情景激疑:请大伙观看一段视频,《中海外交部:美国不是南海当事方应谨言慎行》提出问题:南海问题的当事国是中国和菲律宾,而美国作为域外大国,插手南海问题,其真实意图何在?假如美国一意孤行,继续下去,将会致使中美关系怎么样进步呢?请大伙携带问题来自主预习本节课的内容。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1、说出国际关系的意思、内容、基本形式。并判断下列现象是国际关系吗?是国际关系的哪种内容和基本形式?

    1、2024年4月,中海外交部:中方不同意、不参与菲律宾单方面提交的南海仲裁案。

    2、民进党台湾区域领导人当选人蔡英文马上在网络情人节就职。台湾经济已因蔡英文两岸政策不明朗而遭到“惊吓”。

    3、国际角逐表目前各范围:有经济角逐、文化角逐、军备角逐、人才角逐、科技角逐。

    4、2024年5月9日,中印尼高层经济对话在雅加达举行。

    探究二(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国家之间出现离别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原因综合用途的结果。其中,国际关系的决定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剖析。

    4、误区诊断、思维拓展

    1、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2、国际关系纷繁复杂,没什么规律可循。

    3、国家处置国际问题时,需要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可以采取任何方法。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